-
张肖伧 京剧史论研究者 张肖伧
自小受父祖影响,对戏曲有浓厚的兴趣。1913年毕业于浙江四明会计专科学校,考入北京中国银行,在总行计核局任职。工余间从谭派名师陈秀华学《捉放曹》等须生戏,并广交伶票两界,与溥侗、朱素云、孙菊仙、赵子敬等均为知交。遍听京华名角,常写剧评、剧讯。四年着手撰《燕尘菊影录》,书写伶人小传。十五年编著《菊部丛谈》,由大东书店出版,由梅兰芳题签书名,贾璧云画封面,论述逊清一代“歌剧之趋势,伶工之派别...
-
张晓虹
名家简介 张晓虹,国家一级演员。于1972年考入贵阳市京剧团。77年拍摄戏曲片《苗岭风雷》,主演女主角“腊梅”。79年进修北京京剧院,师从张曼君,李毓芳等老师。 82年拜著名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为师,同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 92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录制的戏曲电视连续剧《神算记》,主演女主角“金妻”。 93年在中央电视台录制英语京剧《霸王别姬》,主演“虞姬”。 95年举办个人演唱会...
-
张古愚 京剧史论研究者 张古愚
从小喜爱戏曲,为研究中国的戏曲组织形式和特点,在青年时期便深入民间对戏曲进行考察。1921年到河南,对开封以东地区的“靠山红”、“罗罗”、“越调”、“大梆”等进行实地考察。1924年到湖北考察了汉戏和花鼓戏。对中国戏曲形式及其特征有着比较真切的感受和领悟,并搜集了不少第一手资料。 1928年在上海对京剧专门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许多有关京剧的评论文章。后与梁子华、刘慕云等合编《戏世界报》...
-
张伯驹冻云楼主 京剧票友 张伯驹
常与余叔岩切磋技艺,并从钱宝森、王福山习武工。张伯驹结识余叔岩是袁世凯子袁寒云的引荐。原来张家与袁家籍贯皆河南项城,系表亲关系。张之父张振芳乃袁寒云之五舅,张称袁为表兄。张振芳是前清进士出身,光绪年间曾作长芦盐运史,卸任后创办盐业银行。时张伯驹任盐业银行董事兼总稽核,平素雅好余戏入迷,结识余后,经常请余到自己的“丛碧山房”做客,余因在盐业银行存款,也经常请张到“范秀轩”说戏,二人频繁往还...
-
张仲翰 京剧票友 张仲翰
曾任新疆建设兵团政委。建国初期,从北京约了不少名角、名票去新疆。在兵团系统成立了多个京剧演出团体。邢松岩先生即是由张从北京请到新疆去的。张仲翰还与程砚秋先生在乌鲁木齐合演过《汾河湾》。张仲翰政委钟爱马派,人称“延安马连良”...
-
崔捷三 京剧票友 崔捷三
崔嗓音高亢洪亮,艺宗谭派。先聘徐德俊开蒙,后拜孙玉清为师,还时邀娄廷玉教授基功。崔练功从难从严,其居室四壁立镜。每日调嗓均扎靠、挂髯、着靴、持械,务求声情并茂。崔三捷自办“崔家票房”。其办社宗旨是:研究京剧,陶冶情操,联络友谊。 二十余岁艺成,尤擅演《定军山》、《战太平》等靠把老生戏,他的靠把工整,圆腴丰润,以“崔大刀”之绰号称誉天津票坛,与王君直、王庾生、刘叔度并称“天津四大名票”...
-
尚小云
名家简介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小云(1899-1976),原名德泉,字绮霞。出生于河北省南宫县,后定居北京。汉军旗籍人,为清平南王后裔。祖父尚志铨曾任清远县令。父尚元照,在光绪年间充那王府总管。1905年其父病故,他与三弟尚富霞同投李春福门下学戏,工京剧老生,后入三乐班坐科。尚小云在三乐班先习武工,后因伴相俊美,嗓音畅朗而改从孙怡云学习青衣,他最初青衣开蒙老师是吴顺林...
-
宋飞鸿 京剧票友 宋飞鸿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经加入安徽芜湖京剧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浙江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执教十年后赴美。2013年仲夏,在天津中华大剧院和北京中国京剧院畅和园举办了两场以现代京剧为主的个人京剧演唱会...
-
孙志宏 京剧票友 孙志宏
天津港务局职员,父亲擅操胡琴,自幼家中是票房。12岁时,父亲请常到家中吊嗓的孟昭霖指导孙志宏,孟昭霖告诉孙志宏,老生唱腔吐字要拒绝“包音”,行腔要拒绝拖泥带水,不能脱离剧情、人物,为唱而唱,哗众取宠。还有唱腔的节奏,学余派、杨派的话节奏都要紧凑,要“一块板”。到18岁时,他拜入周福隽门下。当时71岁的周福隽是民间组织“余叔岩研究会”的会长。余叔岩的“十八张半”孙志宏自认为“模仿能力强...
-
夏邦琦 京剧票友 夏邦琦
为机械专业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上海市流体工程学会泵专业委员会主任。其曾祖夏同善即清末四大奇案中为杨乃武平反冤狱而至今家喻户晓的夏大人。这位水泵专家的业余爱好是“程派”艺术,担任过上海市文联“程砚秋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他自幼在母亲的薰陶下喜爱京剧。十五岁起连续三年,得程砚秋琴师周长华的悉心教导,在上海票界崭露头角。为他操琴伴奏的有著名琴票方昌达、李文魁、徐寿眉和徐寿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