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穆公(公元前682年公元前621年)
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还是缪氏祖宗。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扶持晋文公,实现联盟。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对抗...
-
秦献公(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
秦献公——废止殉葬制度秦献公是秦灵公之子。秦灵公十三年(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去世,秦灵公的叔父、公子连的叔祖父悼子夺得君位,是为秦简公。[1] 时年十岁的公子连为防不测,逃到东边的邻国魏国,开始长达二十九年的生涯。魏国当时是中原各国中的超级强国。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推行中央集权,以法治国,国力强盛,奠定此后魏国长达百年的霸业。而此时的秦国国力疲弱,政权不稳...
-
秦灵公(公元前415年)
秦灵公——出击魏国秦灵公(?—公元前415年)又称秦肃灵公。嬴姓,未知其名,一说名肃。前424年—前415年在位,秦怀公之孙。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师隰(即其后的秦献公)年幼,只有五岁。灵公的叔父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秦怀公四年(公元前425年),庶长鼌联合大臣围攻秦怀公,怀公。由于太子秦昭子早死,大臣们迎立秦昭子之子秦灵公继位...
-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
秦武王嬴荡——秦惠文王之子、秦国国君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赵氏,名荡,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记》)。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武王即位,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出巡洛阳时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雍州大鼎”,结果两目出血,绝膑(折断胫骨),到了晚上...
-
秦桓公(公元前577年)
秦桓公——与翟族合谋攻伐晋国秦桓公,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77年在位。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81年),与晋厉公沿黄河结盟,后秦国违背盟约,与翟族合谋攻伐晋国。秦桓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79年),晋国派遣大夫魏相赴秦国宣告绝交,即率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诸侯国讨伐秦国,秦军战败逃跑,诸侯联军追击至泾阳,而后还师。秦桓公继位二十七年后去世,其子秦景公继位。...
-
秦景公(公元前537年)
秦景公——秦桓公之子秦桓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77年),秦桓公去世,其子秦景公继位。秦景公十三年(公元前564年),秦景公派士雃向楚国请求援军攻打晋国,子囊以晋强秦弱为由劝说楚共王不要出兵,楚共王不听。同年秋,楚共王驻兵在武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北)作为秦国的援军,秦国随后攻打晋国,晋国国内正遭受饥荒,无力反击。作为报复,晋悼公于次年派荀罃攻打秦国。栎之战秦景公十五年(公元前562年)...
-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
秦昭襄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在燕国做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秦昭襄王在位初期...
-
秦惠公(公元前491年)
秦惠公——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惠公(?-公元前491年),嬴姓,赵氏,名宁,秦夷公之子。秦夷公早死,故秦哀公以夷公子惠公继位。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在位期间,孔子在鲁国担任要职...
-
秦怀公(公元前425年)
秦怀公——葬于栎圉氏秦躁公十四年(公元前429年),秦躁公去世,秦国国内重臣拥立在晋国的秦厉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秦怀公回国继位。同年,秦怀公之子秦简公出生。秦怀公四年(公元前425年),庶长鼌联合大臣围攻秦怀公,怀公,葬于栎圉氏。由于太子秦昭子早死,大臣们迎立秦昭子之子、秦怀公之孙秦灵公继位。历史事件编辑怀公四年,庶长晁与大臣围怀公,怀公。怀公太子曰昭子,早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是为灵公。...
-
秦康公(公元前609年)
秦康公——秦穆公之子秦康公,嬴姓,赵氏,名罃,秦穆公之子,母亲夫人穆姬是晋献公之女、晋文公的姐妹。秦穆公在位时,立公子罃为太子。秦穆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太子罃奉父亲秦穆公之命,护送舅父公子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秦穆公三十九年(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太子罃即位,是为秦康公。[八月,晋文公之子、秦康公的表兄弟晋襄公去世。秦康公元年(公元前620年),晋国卿士赵盾主张废黜太子夷皋...